你知道吗?进入一所高校就读,对毕业生的就业起点、方向和发展空间有着长远的影响,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所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想提前规划就业,了解和选择大学时需要考虑以下四点因素哦!
办学层次:培养侧重影响岗位选择
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丰富多样,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侧重有所差异。
原“985工程”高校、原“211工程”高校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往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科研资源丰富,侧重于培养学术型、创新型和高层次人才,注重科研和国际视野。
部委属本科院校,其中大多数高校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其余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安部等部委管理。这些高校得到的相关部委资源支持较多,相关学科实力强、师资力量优。根据所属部委的需求,培养特定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省属本科院校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所在地区的产业需求。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紧密围绕气象、信息等行业及四川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大气科学学科群、信息技术学科群和统计管理学科群为重点建设集群,为气象部门和相关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高职(专科)院校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在就业市场上,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和高校的办学层次有相关性。据猎聘2024年发布的《2024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Q1新发校招职位中,硕士人才需求占比从三年前的9.1%增加到14.8%,博士人才需求占比从0.6%增加到1.8%,且这些高学历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办学层次较高的院校。以原“985工程”院校为例,其毕业生在应聘高端技术研发岗位、管理岗位时更具竞争力。而高职(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凭借熟练的职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也有独特优势。
行业背景:就业与学校特色紧密相关
我国的高等学校中,有一批行业背景深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
如河海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在1952年院校调整时,学校由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而成,历经发展,学校水利水电优势突出,在行业内拥有声誉,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致力于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行业内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相对集中,且与学校行业特色紧密相关。
比如,外交学院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培养外交综合复合人才的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与外交外事领域的机构和企业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其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外交外事单位、新闻媒体、金融系统等与外交相关的领域。据外交学院2024年就业数据,有近30%的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新华社、央视等大型媒体机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外事采访等工作。
地理位置:带来实习、就业机会的差异
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也会给本校毕业生带来不同的就业机会。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产业基础好,人才需求旺盛。如一线城市,周边企业众多,产业结构丰富,汇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等。在这些地区就读的高校学生,不仅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毕业时就业机会也更多。从每年的毕业流向来看,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的比例较高,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外流情况较为明显。
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还影响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就业视野的形成。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会议,在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拓宽视野,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还经常举办各种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国际交流活动,学生能够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交流,拓宽就业视野。
而位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由于学校所在地及周边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实习机会相对较少,求职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较少,在求职时竞争力相对较弱。
社会声誉:用人单位青睐,求职成功率高
高校的社会声誉是其长期办学过程中综合实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社会声誉好的高校,往往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也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对高校的社会声誉非常看重,他们认为社会声誉好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高校,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更强。一方面,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凭借学校的品牌优势,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更多面试机会。另一方面,社会声誉好的高校通常会有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求职技巧培训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