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区域特色!甘肃省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来源: 兰州晚报 浏览量: 4822

彰显区域特色!甘肃省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欠发达省份如何办“大有可为”的职教?我省持续深化改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现有国家“双高计划”学校3所、优质高职学校5所、中职示范校23所,打造9个高水平专业群、新增战略新兴类专业119个;构建“一县一校一中心”县域职教发展新格局,打造3个职教集群、培育3个产教融合城市、建设3个职教园区,形成集群协同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333”模式;国务院办公厅连续2年、教育部连续3年通报激励我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

近年来,我省以部省共建“技能甘肃”为牵引,聚焦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办学能力、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出实招、求突破,创出了一条根植陇原、服务发展、助力振兴的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新路径。

部省共谋共建  高位推动“技能甘肃”

2020年8月,教育部、甘肃省委省政府共同启动打造“技能甘肃”,联合印发意见,确立教育部倾斜支持政策7项、我省重点任务33项。围绕打造“技能甘肃”,我省把改革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坚持在思维观念上“破冰”,在体制机制上“破题”,在堵点难点上“破局”,出台职教改革配套文件30余个。由此,职教政策、人才、经费供给迎来“春天”——率先在全国出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办法,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率先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建设,持续推动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高职教育实现换挡提速;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新组建2所职业本科院校,各层次职业教育实现纵向贯通,开展高中阶段职普融通试点,各类型教育实现横向融通;支持职业院校自主分配教师绩效津贴,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待遇;建立职业本科专业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群策群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省一体构建基于行业真实情境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助推经济、服务地方产业、改善民生、城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规模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技术技能培训,年均开展涉农领域职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潜心种业科研,守正创新,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近三年,小麦育种团队在省内春小麦主产县建立试验示范繁殖点25个,培训农民7200多人次,良种繁殖面积7830亩,示范推广面积53.1万亩,总增产粮食2428.63万千克,新增经济效益8226.92万元。

此外,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联合办学、招收留学生、共建培训机构等国际合作项目,10所高职院校先后与14个共建国家(地区)实施合作项目16项。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1万多人次、中华传统文化培训240多人次、中医药知识培训700多人次。

目前,培黎职业学院正在与新西兰惠灵顿/维特里亚理工学院合作实施“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地方创新子项目”。今年,该校联合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新西兰培黎实训基地、甘肃金味德拉面文化产业集团在新西兰挂牌建设的“培黎工坊”深受欢迎。

如今,越擦越亮的甘肃职教品牌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不断丰富了“技能甘肃”的实践。

对接区域发展  打造特色化职教品牌

职业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如何走出一条发展之路?

答案是办好特色职教。那么,如何办好特色职教呢?

近年来,我省深入对接“强县域”行动,按照“一县一校一中心”模式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建立由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县职业教育中心,形成职教中心、培训中心与中职学校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办学的县域职业教育新格局,盘活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激发了中职学校办学活力。

同时,积极优化调整中职学校办学方向,打造工业赋能型、农业赋能型、文旅赋能型、生态赋能型等特色化中职学校。据统计,2023年全省中职学校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2765人次,其中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16511人次,获得补助资金1189.46万元。

近年来,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力度,致力于打造中药制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康复技术等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成为了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我校立足本地药材资源,围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思路,将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培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校负责人说。如今,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了当地企业、高职学校的“香饽饽”。

在“技能甘肃”引领下,我省推动建成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为中心,以甘肃黄河流域职教集群、河西走廊职教集群和陇东南职教集群等三个职教集群为拓展的“一园三群”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同时,稳步推进与区域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群建设,围绕甘肃确定的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材料等14条重点产业链,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达到85%以上。以区域化发展为牵引,确定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3个、试点企业55家,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为提升高职院校招生质量,我省紧盯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建设,一体化、系统性改革“职教高考”和“专升本”考试,逐步形成“统一平台、计划总控、学校自主、五轮滚动”的职教高考模式。由省教育厅统一下达招生总计划,学校自主确定各类型和批次招生数,全省高职院校连续4年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彻底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问题,逐步实现分类分层发展,也带动了中职学校办学的活力提升。

一系列掷地有声的措施,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升学通道,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让职业院校的发展更加精彩。

狠抓改革驱动  亮出富民兴陇新作为

职业教育基础差,职业教育该如何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对此,我省印发《甘肃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三张清单”》,对标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强”行动,以建好“一体”、打造“两翼”、落实“三张清单”为抓手,最大限度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

“落实人才清单上,我们要重点培养一批职业院校名校长、‘双师型’教师、职教名匠、能工巧匠;落实产业发展清单上,要对接产业链实施人才分类培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落实政策支持清单,要完善整省推进、市县联动、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令军辉介绍。

我省坚持把职业教育办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增量池”,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分区域精准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的优质基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劳动力素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前不久,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非遗学院,以洮砚制作技艺为主要目标,针对工坊从业人员网络销售技能进行提升培训,激发了群众技艺致富的内生动力。目前,随着非遗技艺带头人培训不断开展,该校培训各类非遗技艺带头人200余人,呈现出“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紧密结合省部共建,我省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职业教育突破口,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持续赋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2023年7月以来,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甘肃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分别牵头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芯片封装、生态保护等13个实体化运作的全国性和区域性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行业内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全要素融合。

公服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消息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就业

甘肃微就业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技能甘肃

技能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