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力挺!最年轻学科,火了!

来源: 软科 浏览量: 9986

我大概也许可能永远无法想象:

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能出现在一个学科里;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并列的,会是临床医学

中国史生态学一起学,中国语言文学能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做搭子……

直到交叉学科的出现。

近日,北京大学召开自主设置“科学智能”交叉学科专家论证会,拟增设“科学智能”参照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大共有5个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能源与资源工程、中国学、数据科学、整合生命科学以及纳米科学与技术,涉及化学、哲学等20余个一级学科。

北大发力交叉学科建设早已不是新鲜事,根据上述名单,已有232所院校开设了总计706个交叉学科,共860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从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来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14所高校各开设了9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最多。

应时而生,因需而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力挺交叉学科,2016年,总书记提出“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2018年,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今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大的社会需求驱动学科交融,在系列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交叉学科已被纳入高校学科发展“大蓝图”,驶入培育成长的“快车道”


这些热门交叉学科,高校“扎堆”开设

从各高校自设交叉学科的主题方向来看,“工程”“科学”“管理”“智能”“技术”“医学”“能源”“信息”“文化”“经济”“材料”“数据”“生物”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


在706个交叉学科中,开设高校数量大于1的有78个,其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热门的交叉学科,共有26所高校“抢滩”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人文医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均有8所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7所)、数据科学(6所)、碳中和科学与工程(6所)的开设高校数量也均大于5所。



顶尖高校,抢滩“人工智能”

2021年,一批顶尖高校集中开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目前,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内的共计26所学校均已入场。此外,人工智能还被进一步细化为农业人工智能、中医药人工智能、油气人工智能等学科。

大连海事大学依托学校的航海文化和特色优势,聚焦海洋运输工程领域,除设有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学术型(学术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外,还设有智能船舶与海底工程、港航数字化与智能决策、智慧海事与法律智能化等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招生方向,已经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以纺织、材料等特色学科见长的东华大学,近年来在智能制造、智能穿戴、智能纤维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20年12月,东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次年12月,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点完成教育部备案,结合学校等特色学科优势开展建设工作。


医药院校,冲锋“医学”前沿

“人文医学”是什么医学?到底要学什么?在现有的交叉学科目录中,我们不难看到一大批陌生的“XX医学”学科名,例如:再生医学、转化医学、分子医学……其中,最“火”的莫过于人文医学,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代表的8所医药类院校抢先开设,旨在以医学人文精神服务患者,从人文科学走向医学科学,实现具有人文关怀的防病治病。

此外,还有河北大学的转化医学、山东大学的零磁医学、西南大学的纳米生物医学、浙江师范大学的数理医学等超过30个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医学+”已然遍地开花。


理工大学,聚焦“能源”升级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新三样”,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的背景下,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实施碳中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多所理工类大学响应国家战略,应时而动,应需而建,在聚焦能源升级的交叉学科中,光是直接提到“新能源”的就有12个,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是当之无愧的大热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是唯二同时开设两个学科的高校,作为我国两所以能源资源为特色的“国字号”矿业大学,学校新设立的交叉学科着力培养从事清洁能源生产、转化、储存、利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围绕储电、储氢和储热等关键技术培养技术、科研人才。

除这两个最热的新能源学科之外,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院校还开设有碳中和科学与工程。2021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目前已成功获批“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钢铁工业碳中和引智创新基地”,依托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设置绿色低碳炼钢等七大研究方向。此外,还有碳中和科学、碳中和科学与技术、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管理等与“碳中和”相关的交叉学科。


文科强校,关注“文化产业”

文科强校也不甘人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落地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7所高校,成为开设高校最多的人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由于其涉猎学科范围广,多所大学结合传统优势学科开展特色建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挂靠历史文化学院,如湖南师范大学,结合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形成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挂靠经济管理学院,如北京印刷学院,拥有文化产业管理交叉学科硕士授予点,和其他学科共同形成特色鲜明的传媒管理学科群,对学校的出版学科形成坚实支撑;挂靠传播学院,如华东政法大学,设有的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是全国第一个将新闻传播学科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特色交叉创新型学科。

哪些传统一级学科最受交叉学科“欢迎”?

据统计,有130个交叉学科所涉及的一级学科中都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这是最受交叉学科“欢迎”的一级学科,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个学科的出现次数也均超过100次,集中在理工类、经管类相关学科。人文社科方面,法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这三个学科也受到超过50个新交叉学科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最“冷门”的三个一级学科——体育学、口腔医学军队指挥学都只出现了1次,对应的交叉学科无疑是最“特别”的独苗,分别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工程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安全。



“生化环材”正在出“坑”

近些年来,“生化环材”常因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就业门槛高等问题而被讨论,甚至并称为“四大天坑”。但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风口”,学科交叉培养成为新趋势,“生化环材”开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凭实力出“坑”

“材料”与“环境”打配合,开创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与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学科,重点开展能量转换和储存机理、废物处理能源化技术等研究,在利用微生物原位还原提取废弃线路板中的贵金属、制备高效电催化剂用于产氢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所在环境与能源学院相关科技成果获得包括2015、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内的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生化环材”不分家,有“材料”+“环境”,也有“化学”+“生物学”。天津大学的合成生物学,建有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科技部合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基地,承担、完成包括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专项在内的项目10多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共计8000多万元。中山大学依托化学、生物学学科优势,自设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探索生物医学问题。截至2022年9月,中大化学学院已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科学奖1项、国际科学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等20余项省级及以上奖励。


传统文科,打造“学科+”

传统文科也正在焕发新活力,打造“学科+”,以优势学科带动新兴学科建设,致力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需求,法学进入76个交叉学科的关联一级学科“名单”,中国语言文学(58次)、中国史(52次)、教育学(46次)也都成了“百搭”的学科“搭子”。

政法大学偏爱“法学+”。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是交叉学科的“先行者”。

该学科的设立也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制度基础。多所政法大学如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紧紧围绕“国家安全”依托法学学科优势开展学科建设,设立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法学等交叉学科。

师范大学布局“教育学+”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3所师范大学在内的20余所高校紧跟“潮流”,开设智能教育、工程教育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中国边疆学、台湾研究、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等学科;着眼教育技术前沿,以学习科学与技术、学习科学、教育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学科建设。


END

发展交叉学科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传统学科的升级改造、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一场重要的学科变革已然来临!要培育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打破学科“疆界”是必然也当使然。

我们也期待,交叉学科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孕育出无限可能!

公服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消息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就业

甘肃微就业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技能甘肃

技能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