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应该如何选学校和专业?这篇文章给大家答案……
不要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盲目选择理工科,每个人都想拥有好的“钱途”,但如果的确没有能力掌控或者与个人情况无法贴合,掌上高考还是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出发,理性报考。
就业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愿意行医,有人愿意教书,有人愿意经商,有人愿意从政,有人愿意在企业单位工作,有人愿意自主创业;有人愿意在城市谋职,有人愿意到乡村发展;有人擅长文,有人擅长理,有人擅长工,有人擅长艺......
但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因年龄及认知水平无法拥有成熟的人生规划,所以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天赋、兴趣、智商、情商如何,他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是什么,多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做出理性选择。
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在选择高校时,建议考虑名校的优势专业。大学不是职业学院,不少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并不高,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入各行各业打下基础。
然而,学习能力出众的孩子,便可以重点选择某个领域,并且深耕,努力提高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
但选择专业前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学什么并不能决定你一生的人生走向,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仍然是你的个人能力,能否做到行内最优。
因为这些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社会名声以及排名等基本情况,差别较小。所以这里就需要考虑的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和个人感兴趣的专业。
在二三本合并录取之后,这批学生的数量最大。如何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这是该分数段的考生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对于该分数段的考生来说,除了专业和学校之外,学校的校风便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但有些情况下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都滞后于社会需求,如最早搞计算机的人多数是学数学的人改行过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兴学科专业的最初几期毕业生就业途径较广,就业机会较多。但,由于是新设置的学科专业,在教材、师资、经验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作出选择就可能要有些挑战。
大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关注学校具体的地点。各地由于地域发展的需求不同,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会有所侧重。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城市的受重视程度、发展空间、可利用资源、就业前景会有所差别。
建议考生根据自己未来的规划,发展的方向等需求选择到相匹配的优势城市学习。
目前高校类型主要有工科、农业、林业、医药、语言、艺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民族等。从所属类型,可以很容易地判断高校的重点培养领域。比如医药类院校,主要设置医学类、护理学类专业等优势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而财经类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主要偏向经济、金融和财政学类,培养经济、金融领域的人才。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大学毕业后的计划是什么?为了更好地就业?还是要继续深造,考研考博?还是选择出国深造或者自主创业?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明确了志愿选择的动机。
如果计划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看看自己喜欢的行业与岗位在招什么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有哪些专业技能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寻找应用技术较强的专业院校。
比如想从事计算机类相关的行业,可以考虑报考相关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完善、计算机类专业设置多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