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
《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生活服务技能培训,推进落实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在人口大省、大市、大县打造一批高质量劳动力培训基地。逐年扩大生活性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规模。
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养老、育幼、家政、体育健身企业员工制转型,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做好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工作年限与技能人才支持政策和积分落户政策的衔接。关心关爱从业人员,保障合法权益,宣传激励优秀典型。
近年来,公众对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家政服务需求已呈现刚性增长。
2019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意见》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产业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的院校倾斜,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奖学金向家政、养老等社会急需专业倾斜的政策,吸引学生就读相关专业,保障相关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规定享受各类奖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
同时,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家政、养老、育幼等相关领域专业倾斜。
《意见》指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每个省份要有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引导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
2021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支持高校设立健康教育学院,培养健康教育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