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和科技创新等情况。
有哪些亮点内容?一起来看↓↓↓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多样化不断发展。研究型、应用型等各类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体系正在形成。
中西部高等教育实力不断增强。持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目前,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线慕课数量增至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4亿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在线学习学生共计35亿人次,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及教育的“形态”,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新形态。
让大学生天天打游戏睡大觉喝大酒的日子一去不返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持续开展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行动,采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久久为功的方式,大力推进“三抓”“三促”:抓领导、促管;抓教师,促教;抓学生,促学。让学生忙起来,严把毕业生出口质量关。
他举例子说,抓专业方面,实施一流专业的建设工程,即“金专”。抓课程方面,实施一流课程的建设工程,狠抓“金课”,淘汰“水课”。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方面,让学生忙学习、忙创新创业、忙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通过这些举措,现在的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发生了格局意义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是要让过去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喝大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通过全面取消清考制度,让学生的毕业关难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让他们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主人,还将成长为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吴岩谈到,现在本科教育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今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300万人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
“十三五”我国研究生导师增加近10万人 45岁以下占近一半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 这五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上教育会议。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
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
33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并暂停招生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这五年来,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改革更加有力。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要,坚持放权赋能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系统推进专业学位发展,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对应调整。
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
布局启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制《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坚持高起点设置,高标准培育,对交叉学科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安排。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即将印发
关于“双一流”建设政策及管理体系的完善,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透露,《“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即将印发。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举办“双一流”建设专题研修班。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洪大用表示,“双一流”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建设高校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学科优势特色逐渐突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这些为深入推进第二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研究生招生将重点向这些学科、地区倾斜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力度比较大。这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从培养的角度讲,教育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扩招后的培养质量。
洪大用表示,今年制定扩招计划的时候,重点向关键急需的学科倾斜,向专业学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单位倾斜。下一步,还将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扩大人才培养能力。
“十三五”以来,高校获得60%以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高校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高校两院院士在全国院士总数中占比超过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7820.8亿元,理工农医类R&D(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3.5万人年增长至28.94万人年,增幅23%。“十三五”以来,高校获得7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60%以上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牵头完成50%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涌现。
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刘贵芹表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411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五年共增长65.5%。
刘贵芹提到,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一项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20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9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8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余先亭介绍,目前,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从2018年底的68%上升到2019年底的82%,其中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普遍达到95%以上。
余先亭表示,这五年来,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新发展。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综合调查表明,99.1%的学生赞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得到保证。坚持十六字总要求,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纳入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指导高校普遍采取“两级党校、三次培训”等方式,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有力促进了发展党员好中选好、优中选优。